货币从哪里来?epub+mobi+azw3+pdf

货币从哪里来?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货币政策制定者,金融投资者,外贸出口领域,以及关心物价、股市、投资等的普通读者
1.颠覆只有“印钞”才创造货币的传统认知,剖析整个金融系统创造货币的各个环节。
2.货币与每个人休戚相关,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只有了解货币体系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优化投资。
3.经济学家李扬、查尔斯 古德哈特作序,谢平、盛松成、瞿强推荐。

 

内容介绍

货币体系的运行对普通大众的生活、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政策的效果都至关重要。但货币究竟是如何被创造和分配的,中央银行能否精准调控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到底在货币创造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对此,普通大众不清楚,业界众说纷纭,理论上也一直存在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外生主导和信贷需求内生主导的争议。
本书围绕“货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一重大问题,基于一线资料以及专家访谈,在梳理货币银行理论以及相关历史争论的基础上,全面阐释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各国政府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基于翔实的分析,本书提出了颠覆传统认知的观点,即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大部分是由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投放创造出来并进行分配的,并指出货币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因为银行信贷的发放规模、是用于生产性活动还是投机性目的,都难以得到有效监管。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全面理解货币体系运转、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提高金融监管效力,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乔希 瑞安-柯林斯(Josh Ryan-Collins)
新经济基金会(NEF)高级研究员,负责货币体系历史和实践研究。他是新经济基金会英国货币体系指南的主要作者。
理查德 沃纳(Richard Werner)
在多所大学担任银行和金融学教授,曾任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日本银行客座研究员。1994年获得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任怡和弗莱明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时,是“量化宽松”理论的积极推广者。
安德鲁 杰克逊(Andrew Jackson)
南安普顿大学金融学博士。
托尼 格里纳姆(Tony Greenham)
新经济基金会金融和商业方面的主管。曾为投资银行家、注册会计师、银行业改革专栏作家和媒体评论员。

 

本书目录

序一 货币是信用问题 / 李扬
序二 货币供应的本质 / 查尔斯·古德哈特
第1章 导言
1.1 关键问题
1.2 主要结论
1.3 本书结构
第2章 银行如何运转?
2.1 关于银行的困惑
2.2 对银行的通行认知 1:保管箱
2.3 对银行的通行认知 2:先吸收存款, 再发放贷款
2.4 货币的三种形式
2.5 银行如何通过发放贷款创造货币
2.6 教科书中的描述:乘数模型
2.7 教科书模型存在的问题
2.8 货币实际上是如何被创造的
第3章 货币、 银行的性质与历史
3.1 货币的功能
3.2 货币商品论:货币的自然性和中性
3.3 货币信用论:货币反映的是社会关系
3.4 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本票、 部分准备金和债券
3.5 早期货币政策:通货主义辩论与 1844 年法案
3.6 20世纪:黄金衰落、 管制放松和数字货币兴起
第4章 今天的货币和银行业
4.1 流动性、 古德哈特定律以及货币界定难题
4.2 银行作为信用货币的创造者
4.3 支付:使用中央银行准备金进行银行间支付
4.4 现金和铸币税
4.5 银行如何决定需要多少中央银行货币?
4.6 商业银行货币和中央银行货币一样好吗?
4.7 货币调控:回购、 公开市场操作和量化宽松
4.8 货币管控:偿付能力和资本
4.9 小结:流动性和资本对货币创造的限制
第5章 货币创造和分配监管
5.1 防范资不抵债:资本充足率规则
5.2 流动性监管
5.3 证券化、 影子银行和金融危机
5.4 金融危机是一场偿付能力和流动性危机
5.5 内生货币与外生货币
5.6 信贷配给、 信贷分配和信贷数量论
5.7 银行信贷直接管制:国际案例
第6章 政府财政与外汇
6.1 欧盟与政府货币创造的限制
6.2 政府税收、 借款与支出 (财政政策)
6.3 政府借款对货币供应的影响:“挤出效应”
6.4 外汇、 国际资本流动及其对货币的影响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货币的历史:信用还是商品?
7.2 什么算作货币:划清界限
7.3 货币是一种政府背书的社会关系
7.4 对银行监管和现行制度改革的启示
7.5 向有效改革迈进:需要考虑的问题
7.6 现行制度有替代选择吗?
7.7 理解货币和银行

 

经典句子

序一 货币是信用问题

李 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货币从哪里来?》是由4位英国学者合作撰写的引导性读物,旨在介绍英国货币与银行体系。这本书浅显易懂,讨论了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虽然,以“导论”来讨论大问题有“微言”之虞,但由于所涉问题重大,且结论简明,无伤“大义”,还是值得一读。

一、 金融领域中的英国文献值得特别关注

我之所以愿意为这本书作序,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这本书是由几位英国学者,主要根据英国货币银行界的新实践撰写的。读者或许要问,为什么要强调“英国学者写的”,这一点很重要吗? 同样是英文文献,难道不是美国学者的作品更前沿和更有价值吗? 然而,我的学术经历告诉我,在金融领域, 英国学者的文献往往更有价值。这首先是因为,金融作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产物,在根源上发端于英国,因此,要理解金融的本质,了解很多复杂事务的来龙去脉,常常需要“返回”英国。例如,要研究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仅仅研究1913年美联储的成立以及《联邦储备法案》肯定是不够的;认真回顾英格兰银行的成立过程,分析1844年《英格兰银行法》(《皮尔条例》)的立法精神,或许更具借鉴意义。这是因为美联储的形成过程、产权架构和治理机制,几乎可以说世上无双,极难对照;而在体制、功能、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实施路径等方面,英格兰银行显然都更具可比性——若想“学点什么”,当然还是看看英国的研究为好。再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宏观审慎”成为一时风尚。然而,在美国一方,我们只看到虚与委蛇;在英国,英格兰银行则围绕宏观审慎勾勒出一套独特的目标、手段等体系,基本构建出这个新机制的框架并为全世界所效法。笔者在2013年访问英格兰银行时,对此印象深刻。或许更重要的是,关注来自英国的文献还有一层更为现实的意义,这就是:英国的金融系统以金融机构为主,其中包含若干实行“总分行制”的大银行,基于这种体制产生的制度安排和理论概括,肯定与中国的实践更为接近,因而其中的经验可能更容易为中国理解和借鉴。在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研究来自英国的文献,肯定会让我们有所收获。

其二,本书是“作者广泛查阅了500多个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和其他权威机构的文档、手册、指引和论文中的信息”写成的。这一点尤为重要。作为金融研究者,我很早就深深体会到:金融理论的前沿,从来就不在研究机构里,更不在大学课堂上,而是存在于那些直接与客户接触的柜台和业务谈判桌上。这些产生于金融活动最前沿的知识,最初都以文档形式不系统且常常非正规地存放着。待这些文档稍具规模且经过进一步实践的检验和淘汰,形成稳定的规矩之后,便会形成各类机构的手册、指引等,成为第一线业务的遵循。等到这些知识被写进论文,再被固化进教科书时,它们显然已不再具备前沿性,而且,由于经过多层次的“抽象”,它们已经不再生动。

所以,要想了解近年来整个货币金融界的变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查阅那些在第一线从事业务的机构的文档、手册和指引。本书正是作者做了大量此类工作之后成文的,其中一定包含很多我们并不熟知,但对理解金融界最新发展十分有价值的真知灼见。这成为本书吸引我的又一原因。

二、从银行出发理解货币

强调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是本书的显著特点。前文已述及,这是英国金融体系由若干实行总分行制的大银行主导的结果。不过,在以此为前提展开深入讨论之前,我们必须指出,英国的银行不是我国这种严格分业经营的银行,它们早就是混业经营的。

在书中,关于银行主导的表述俯拾皆是,例如:“今天英国的大部分货币供应不是由国家、英格兰银行、财政部或皇家铸币局创造的,而是由少数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人公司(即通常所说的银行)创造的。”“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即在借款人的账户上创造了一笔新的存款。”“只要公众对银行的稳健性有信心(这至关重要),银行就可以通过简单地增加借款客户的活期账户金额发放贷款……也就是说,银行通过创造货币来发放贷款。”“银行完全有可能凭空创造货币和信贷。影子银行体系以无数种方式极大地扩展了这一原则……回购交易被称为另一种私人创造的货币,是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引文表达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货币主要是银行创造的,二是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来增加客户存款,而客户存款就是货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提到了包括回购交易在内的影子银行系统,并称它们“以无数种方式极大地扩展了这一原则”。我以为,以中性、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影子银行,这种立场值得我们认真琢磨。

确认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存款(亦即创造货币)这一事实之后,本书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具体来说,作者认为,货币政策在治理经济衰退方面的能力是不足的:“货币供应实际上主要取决于借款人对银行贷款的需求。此外,当经济疲弱导致贷款需求较低时,利率会因此被下调至零,可用的银行准备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商业银行贷款/存款之间的关系可能完全断裂。”这段话阐述的逻辑关系值得注意。首先,“货币供应实际上主要取决于借款人对银行贷款的需求”。也就是说,货币供应的创造虽然是银行和借款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但是,“总闸门”在借款人手中,而非银行、更非中央银行手中。这与我国的传统说法,即“中央银行是货币供应的‘总闸门’”,大相径庭。其次,经济疲弱导致贷款需求较低,进而导致货币供给不足,因此,依赖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下行的危机是力所不逮的。对此,本书用浅显的语言表述了“资产负债表冲击”理论架构最核心的观点——在经济陷入衰退时,企业和居民(借款者)无意借款,致使银行的贷款难以发放,货币当局的扩张性政策失去依托。遗憾的是,当下我们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

 

纸质书购买

京东商城:货币从哪里来?

 

《货币从哪里来》电子书免费下载

电子书下载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相关

中华经典生活系列(套装16册)epub+mobi+azw3+pdf

2023-1-29 11:47:02

生活相关

美元陷阱epub+mobi+azw3+pdf

2023-1-30 11:01: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