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决策心理学前沿成果大公开,来自哈佛大学的决策智慧。
2,被众多高效能人士验证并推荐使用:哈佛大学教授马扎林·贝纳基,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坚毅》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彼得·辛格等。
3,帮你摆脱情绪内耗,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设定可实现的目标,获得满满成就感。
内容介绍
我们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决策,如果总是设定过高的预期目标,就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苛责自己和他人,造成情绪内耗。
著名行为决策专家马克斯·巴泽曼在研究了无数案例后,认为重要的不是直接达成结果,而是通过每一个微小的行动和进步,不断接近解,从而提升我们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
《不完美决策》给出了一套更聪明、更高效的行动框架帮助我们每个人限度地提升快乐,小化痛苦,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心智能量下,尽可能做出好的决策,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一步一个脚印,在每一个日常中踏实向前,通过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作者简介
马克斯·巴泽曼
世界知名管理决策专家,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教授。他同时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心理系、法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荣获了阿斯彭研究所终身成就奖、美国管理协会杰出教育家等荣誉称谓。马克斯·巴泽曼为阿斯利康、拜耳、雪佛龙、《商业周刊》等知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讲座范围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
目录
前言
部分 改进决策的新思维
章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第二章 激活我们的认知潜能
第三章 做出明智的取舍
第四章 发挥我们诚实的天性
第五章 善于发现和创造价值
第二部分 接纳这个世界的不完美
第六章 努力促进平等
第七章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第八章 合理分配时间
第九章 善用慈善的力量
第三部分 在不完美中达成价值化
第十章 借助他人实现价值倍增
第十一章 以可持续的方式做出好的决策
致谢
注释
经典句子
章 不求完美,但求更好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立论的基础。
许多学科的学者都写过关于伦理决策的文章,但到目前为止,影响的还是哲学家。千百年来,哲学家一直在争论什么是道德行为,并提出了诸多关于道德标准的理论,规定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些道德标准理论通常可以分为几大流派:功利主义主张总体利益化,道义论强调保护人权和基本自治,自由主义注重保护个人自由。宽泛而言,道德哲学流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侧重点不同,即是更侧重于创造价值还是尊重人权自由。然而所有流派都有一个共性,即都倾向于规定行为标准——其焦点是“应该怎么做”。换言之,哲学理论往往明确规定了道德行为的构成标准。我确信,自己可能很难达到大多数道德哲学的标准,特别是功利主义所规定的伦理行为标准。我还确信,如果我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实现纯粹的伦理,依然会败下阵来。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在21 世纪初安然公司倒闭后,行为科学家开始进入伦理领域,创立了行为伦理学,记录人们的行为——描述我们实际怎么做。2 例如,心理学家记录了我们如何基于自身利益,从事不道德行为,而没有意识到有何不妥。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贡献大于实际贡献,同时会高估自己单位和亲朋好友的价值,认为其价值比真实价值更大。行为伦理学指出,我们之所以违背自身价值取向,做出不道德行为,可归因于环境和心理过程。描述性研究的重点,并非新闻里的大坏蛋,如麦道夫、斯基林或爱泼斯坦,而是通过研究证据表明,大多数所谓好人经常也会干坏事。3
我们将从哲学和心理学出发,探寻一条规范性道路。行为科学家已经观察并描述了真实世界里基于直觉的行为,我们可以比上述行为做得更好,且无须要求自己或他人达到功利主义哲学家所规定的不合理的高标准。我们将超越以下两个方面:从哲学角度诊断什么是合乎伦理的,从心理学角度判断我们哪里出了错。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找到更合乎伦理、能做更多好事的方法。我们可以改变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小决定,以确保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专注于在理论上定义伦理决定。当我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时,可以依靠哲学和心理学来获得洞察力。这两者的精心组合,能产生一种脚踏实地、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此生有限的时间里,帮助我们做更多的好事,同时在此过程中更积极地看待自己的人生成就。哲学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目标,而心理学将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距离该目标如此遥远。通过在两者之间导航,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此生变得更好。
在标准性方法和描述性方法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崭新的规范性方法,旨在改进决策和行为,这在伦理学领域无疑是新颖的,但这种演变在其他领域早已发生:该方法对谈判和决策颇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