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 比黑天鹅更危险的是什么?是灰犀牛!危险并不都来源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者太过微小的问题,更多只是因为你长久地视而不见,本书让你重新审视周遭,看到被忽略的一切。
2. 《灰犀牛》是对塔勒布《黑天鹅》理论的补充及深刻延展,更契合当下混乱无序与不确定的时代。雾霾、气候变暖、饮用水短缺、金融危机以及科技的革新带来的巨大颠覆性力量……这些都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灰犀牛事件,在危机爆发之前,都有迹象显现,而为什么我们往往忽视这些信号?如何克服偏见、惰性以及侥幸心理,对潜在的大概率危机进行有效识别和有决断力地应对?《灰犀牛》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3.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姚余栋,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欧亚集团主席伊恩•布雷默,联合利华CEO保罗•波尔曼,普利策奖得主利雅卡特•艾哈迈德,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沃顿商学院风控中心主任伊万•米歇尔-凯尔让,新美国基金会主席安妮-玛丽•斯劳特隆重推荐;《出版人周刊》《价值周刊》《科克斯评论》(美国著名书评杂志)推荐阅读。
4. 如果说黑天鹅理论让人感到绝望的话,那么灰犀牛理论能让我们明白:我们有能力解决危机。灾难和黑天鹅已经进入我们的常用词汇序列。不久,灰犀牛也会成我们的常用词汇之一。
内容简介
类似以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本书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例如: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集中爆发以及在此之前的诸多泡沫破裂;飓风卡特里娜和桑迪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后的毁灭性余波;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现实数码技术;大桥坍塌和摇摇欲坠的城市基础设施;苏联的迅速衰败和中东地区的混乱,在事前均出现过明显的迹象。
为什么领导者们和决策者们不能在局面失去控制之前解除危机?人们应该如何辨识和有效应对那些明显的、高概率的危机事件?
本书以科技、经济、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实例进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那些迫在眉睫的、概率高、影响大的危机的预测、防备、应对及善后的具体方法,以便为人们在组织管理、公司管理和国家管理过程提供决策参考。
推荐经理人、投资者、决策者、政府领导以及希望躲避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 ,全球思想领袖,2007年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青年领袖”,她身兼数职,担任总部在纽约的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芝加哥议会全球事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金融评论》拉美办公室主任。曾多次给《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政策》等媒体撰写文章。
目录
序言/ 1
章 遭遇灰犀牛/
明知故犯 /
蠢笨的大块头 /
防微杜渐 /
不是能否发生而是何时发生 /
无流血,不头条 /
灰犀牛的五个阶段 /
看见灰犀牛 /
第二章 预测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抵触否认情绪 /
曼德尔布罗特式的不规则 /
死亡螺旋 /
前言
2001年3月,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亲身经历了那一场经济浩劫。
许多店铺的大门上都挂出了“闭门歇业”的牌子;出租车司机们喋喋不休地诉说着国家的巨大困境,用词夸张,不吝阿根廷人添油加醋演绎渲染之能事;各大主流报纸的头版都是饱受诟病的财政部长的大特写,以汉尼拔•莱克特的面具遮面,借用恐怖电影《沉默的羔羊》,意在质问“在拯救一个国家之前,就必须要先把它拆解得支离破碎吗”。
在去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前,我刚从美洲开发银行的年会上回来。在这次召开于邻国智利的年会上,银行家们、部长们、新闻记者们都对阿根廷的金融问题一筹莫展。毫无疑问,那些智利人是怀有某种窃喜的,因为两国毕竟竞争多年。阿根廷的衰败,可以让智利人从这场旷日持久的竞争中不战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