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实力虽不足,但却十分擅长借力。
赤壁之战后,刘备巧妙借力,夺下南四郡,其中过程,更是将其“借力”的本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难取的南四郡
南四郡,就是荆州在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基本上包括今天的湖南和江西部分地区。
这四郡,很不容易打。
汉末乱世之初,孙坚即起长沙兵,一路北上,收复洛阳,是当时群雄中少有的能与凉州军掰手腕的强军。
官渡之战前后,长沙张羡反抗刘表。巅峰刘表率军猛攻长沙,“经年不下”,直到张羡去世后,刘表才得以拿下长沙!
所以,要靠武力手段夺取南四郡,难度是非常大的。
当时的刘备,手头兵力万人,外加刘琦“不下万人”,最多2万人,而且,人家刘琦的部队他也不能随便调···其实力可谓十分薄弱。
因此,刘备要取南四郡,有两大困难。
1、凭什么让你去取南四郡?
当时,孙刘联军的主帅是周瑜,孙在同盟中占据事实上的优势地位。
孙权凭什么让你去取南四郡?他自己去拿不香吗?
2、如何拿下南四郡?
就你那1、2万人,如何拿下南四郡呢?
以常理而言,这2大困难,刘备可能一个都克服不了。
然而,刘备却借力打力,轻松解决了这些问题!
借曹仁之力,获取“默许”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在周瑜的率领下,直攻江陵。
曹仁不是吃素的,他率领曹军在江陵打得很顽强,战事转入僵持阶段。
联军强攻不能克,遂转入“断绝战”,即将作战重点转为切断江陵的外援,迫使其孤立无援下退军。
周瑜先是采纳甘宁之策,攻取夷陵,断了江陵西面通道。
随即,刘备提出了断绝南通道之策:即攻长江以南的南四郡,断江陵南面粮道。(此外,还有“绝北道”,由关羽执行,但与本题无关,暂不展开)
因此,周瑜采纳刘备之策,令刘备“巡行江南”。
如此,刘备事实上获得了东吴的默许,可以夺取南四郡。
周瑜让刘备“巡行江南”(而不是让东吴军队去执行此任务),主要出于3个考虑。
1、南四郡不容易用武力解决。
如前所说,刘表攻长沙“经年不下”。而东吴军常年攻江夏不下,现在又在江陵久攻不下,攻坚能力有限,未必能轻松攻取南四郡。
2、东吴抽不出足够力量夺取南四郡。
赤壁之战后,孙权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解决曹操的威胁。
因此,周瑜攻江陵,孙权攻合肥,集中力量于北面,再难以抽出力量取南四郡。
3、刘备尚可以得到控制。
刘备当时实力十分薄弱,依其兵力,最多“巡察江南”,切断其对江陵的粮食支援,要全取南四郡恐怕力有不逮。
退一万步说,即便刘备夺取南四郡,其实力依然远远弱于东吴!
借周瑜之力,获得军事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是以孙刘联军的名义“巡视江南”的。(后来黄盖做武陵太守,可见当时对南四郡的占领,虽以刘备具体实施,那其实是在孙刘统一协调下进行的)
刘备手里确实只有1、2万人,但他仍能获得军事优势。
南四郡,原本为刘表所据,赤壁之战前,因曹公威力太盛,归顺了曹操控制的朝廷。
然而,赤壁之战后,曹操北退,周瑜指挥的孙刘联军也已经开始猛攻江陵。
随着夷陵被周瑜攻占,长江,已经基本为联军所控制了!
如此,南四郡已经与曹占区隔离,成为“飞地”了。
如此,刘备兵力虽少,但其能施加给南四郡的军事压力是极大的。
军事上的优势(至少看起来具有优势),使刘备有了采取其他方式解决问题的基础。
借刘琦之力,争取政治解决
随即,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
荆南四郡,本为刘表所据,其官吏皆为刘表故吏。
当时,曹操已北退;而孙权则自刘表时代以来就与荆州征战不休,彼此仇视;刘备则也缺乏威服各郡的名分。
唯有公子刘琦,作为刘表的长子,其统辖各郡是说得通的。
因此,在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后,四郡先后归顺。
借同盟之利,进退自如
尽管刘备以刘琦名义降服了四郡,但是,他并不能“吃独食”。
因此,刘备“吐了一些出来”。
取荆南各郡后,刘备、关羽、张飞,回到江陵前线,继续参与对江陵的进攻。
同时,他以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督桂阳、长沙、零陵三郡,征调赋税,充实军粮,并以赵云为桂阳太守。
至于武陵,周瑜则交给了黄盖。
其后,前后脚发生了两件事:1、刘琦去世;2、孙刘联军攻下了江陵。
原本,刘备是以刘琦的荆州刺史名义占据部分荆州地方的。
也就是说,刘备名义上还在刘琦之下。
然而,刘琦去世后,没有继承人,刘备成了领袖。
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原先刘琦在江夏的部分土地也归入了刘备控制。
此时,孙刘在荆州的地盘犬牙交错。
这对双方都不利。
对刘备而言,长江为孙权所据,入川之路为孙权所掌握,刘备没有发展空间。同时,原为刘琦所占的江夏部分地区,则成了刘备的“飞地”。
对孙权而言,刘备在长江以南,孙权则控制长江防线,等于孙权义务为刘备抵抗曹操!而且,黄盖在武陵,虽然以其将略屡屡击败叛乱,但一直不安稳。
于是,刘备与孙权、周瑜开始了一段“换地”合作。
除保留位置关键的沔口外,刘备将原属刘琦的江夏部分地区交给了东吴。
东吴则将南郡、武陵郡给了刘备,让其分担曹操的压力。
由此,南四郡、南郡,皆为刘备所得。东汉时期的荆州七郡,刘备独得其五。
汉末群雄之中,刘备的基础是最为薄弱的。
然而,刘备虽然力量不足,但他最擅长“借力”。
他能够洞察各方的动向、利益,并找到机会,借力打力。
因此,刘备能屡败屡战,并最终与曹孙鼎足而立!